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,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工作機制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強調,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完善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。加強和改進干部政績考核工作,是推動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樹牢正確政績觀的重要抓手。實踐中,從一些“形象工程”“面子工程”典型案例看,問題的發生與發現存在時間差,干部的任內評價和離任后的評價有時大相徑庭。究其原因,是識人察人不準不透、考人考事不深不實。政績觀發自內心、落于行動。要堅持考人考事相結合,切實提高依事評人、知事識人的穿透力和精準度,實現政績考核與政績觀評價的一致性。
突出政績評價。區別不同崗位干部,在相關考核考察工作的民主測評、個別訪談環節,探索開展政績觀評價的有效方式。比如,民主測評過程中,吸收借鑒政績觀偏差問題清單,結合工作實際設計評價內容,重點圍繞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、謀劃發展思路、科學議事決策、處理遺留問題、為民宗旨意識、守牢底線紅線等不同維度,從正、反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價。個別訪談過程中,將政績觀評價的內容作為必談事項,重點突出“反向排查”找問題,力求談深談透干部的政績表現和政績觀,特別是注重挖掘那些“有顧慮、不愿意、不敢談”的內容,并將了解核實情況作為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據。
強化細節甄別。注重通過對干部政治素質、工作實績、交接表現和關鍵節點的具體細節甄別,為政績觀評價提供事實基礎。政治素質甄別方面,建立干部政治素質評價檔案,集成干部基本信息、常態化分析信息、考察考核信息、負面表現信息等,綜合分析研判干部政治表現。工作實績甄別方面,系統梳理干部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實績清單,明晰誰主辦、誰協助、誰參與,讓工作表現和貢獻程度一目了然。交接表現甄別方面,探索建立領導班子主要負責同志變動交接制度,圍繞重大決策執行、重點任務推進、財政運營管理、風險隱患防控等方面梳理交接事項清單,細化規范交接程序,動態跟蹤后續表現,作為評判干部政績觀的重要參考。關鍵節點甄別方面,全方位收集前期考核和干部提任等關鍵節點分析研判情況,更加注重通過蹲點調研、專項考核、無任用考察等方式一線考察識別干部,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擔當。
注重評價印證。政績不是一時一事的表現,政績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只有推動歷史評價與現實評價、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、正向評價與反向評價相互印證,才能實現對干部政績和政績觀的縱深立體評價。探索建立干部考核評價雷達圖,展現近年來單位考核等次、承擔考核指標結果、個人年度考核結果、個人平時考核結果、考核組評價意見、民主測評等方面情況,與現實考核中“事”的進展對比印證,避免把偶然成敗與個人能力簡單畫等號。堅持以集體評價結果為參照,把集體考核的目標任務逐項分解到個人,通過個人承擔集體任務落實情況,分析個人評價結果是否恰當。同時,堅持以個人評價結果為參照,將個人工作實績進行集成匯總,與集體工作實績進行印證,研判集體評價結果是否合適。注重開展干部負面信息監測,動態收集干部負面表現以及個人有關事項報告、巡視巡察反饋等內容,通過正反向評價對比印證,防止考核以點代面、以偏概全。
深化結果運用。實現考人考事結合,引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,“考”是基礎,“用”是關鍵。在確保不同考核結果之間相互銜接的基礎上,著力增強考核結果的剛性運用,特別是注重做好考核結果與干部選育管用之間的有效銜接。堅持以考選人,建立干部考核評價數據庫,詳細收集干部“干過什么、干成過什么”,形成能力素質評價清單,系統回答“好干部在哪里、干部好在哪里”。堅持以考育人,通過精準考核診斷干部的思想差距、知識空白、經驗盲區、能力短板,有針對性組織參與能力培訓、實踐鍛煉。堅持以考管人,對考得好的及時獎勵、兌現待遇,對考得差的及時提醒、加強幫帶,對連續考得差的人員實行分工調整、輪崗交流。堅持以考用人,對符合條件的人員優先提拔使用、晉升職級,推動樹立“干得好的單位多出干部、干得好的干部優先使用”的鮮明導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