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挖掘整合區內教學資源,打造精品黨課、精品路線、精品師資,優化黨員教育資源供給,推動黨員教育提質增效。
打造“精品黨課”。圍繞政治理論教育、黨的宗旨教育、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,制定50%黨的創新理論必選,黨性教育、履職能力等選修的課程機制,形成“本土課程+外聘課程”11節。打造《血奶》《家國情》等2門傳統柳琴戲體驗劇,超3000余名黨員走進黨校。
打造“精品路線”。開發全區黨員教育培訓手繪地圖,串聯朱瑞紀念館、紅立方、新盛街、白鹿書院等46個現場教學點位,規劃設計7條黨員教育培訓路線,打造“紅磁賦能”“耿車蝶變”“農文旅融合”等特色研學路線,組織開展“行走的黨課”研學思活動300余場次。
打造“精品師資”。采取“個人申報、單位推薦、擇優選聘”的方式,組建“黨校教師、百姓名嘴、先進典型”為代表的50余人優質師資庫,開展進鄉村、進社區、進機關、進企業、進學校“五進”活動860余場次,建立“能進能出、正向激勵”的師資評估機制,持續打造政治過硬、業務精良、專兼結合的黨員教育師資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