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沭陽縣以“縣級有作為、鄉鎮強支持、村級挑大梁”工作思路,堅持守底線與攀高線并進,聚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“同頻共振”。
聚焦上下聯動強統籌。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縣委書記2024年度基層黨建“書記項目”,縣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全縣經濟薄弱村提升行動,聚焦解決面上突出問題,開展專題調度4次。推動21名縣領導、95家縣直單位、40家民營企業與經濟薄弱村掛鉤結對,為經濟薄弱村全覆蓋配備“第一書記”、金融村干及村級發展指導員,引導各方力量下沉一線。組織開展“書記講給書記聽”“頭腦風暴”“鴻雁講壇”等交流活動20余期,著力提升村(社區)黨組織書記發展村集體經濟能力。
聚焦分類施策強推進。堅持“抓兩頭、促中間”,針對經濟薄弱村,重點實施“四千”計劃,縣財政配套3000萬元幫扶資金,統籌實施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,鎮村兩級“一村一策”排定并實施增收項目1111個。針對經濟較好村,推進以組織好、產業好、模式好為主要內容的“拔尖”行動,培育以青伊湖、賢官等6個重點鎮為核心的“強村矩陣”。截至2024年底,全縣165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,集體經濟收入800萬元以上村實現“零”突破。
聚焦優化路徑強后勁。做好“三資”文章,深入開展“三資”專項清查,推動零散土地規模化、集約化、產業化經營,累計盤活閑置資源資產300余處,流轉土地800余處、14萬余畝,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3000余萬元。做好“聯建”文章,推動地域相鄰、產業趨同、資源互補的村與村成立3個聯合黨委,因村施策培育村社共建、村企聯建項目124個,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聯動發展。做好“流量”文章,依托沭陽電商大縣發展優勢,創新“紅色直播”促村集體經濟增收新路徑,成立村干部直播團隊68個,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,實現“主播受益、企業發展、集體增收”多方共贏。